第一键盘 - 电子琴在线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现在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170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《梁祝》的故事 4. 二人世界的生活很温馨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6-4-4 07:19:52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南开三无 于 2016-4-4 07:29 编辑

二人世界的生活很温馨

       76岁的何占豪退休多年了,但是他一点不闲着,这段时间来还常常上电视,做起了谈话类节目的嘉宾。问他怎么会想着去做这个,他笑哈哈地说:“编导都觉得我蛮能说的,其实,我以前真的说过相声。”
        何占豪的经历和那些音乐学院高材生们有点不同,他出生于农村,从小受的音乐熏陶就是跟着奶奶去看绍兴戏和越剧,后来又去文工团学了唱歌、跳舞、演戏、说相声。1957年,他报名参加上海音乐学院的考试,那时他的心里完全没有底。他的小提琴基础不好,是在浙江越剧团工作的时候自学的。面试那天,排在他前面的几个学生都胆怯地不敢拉,他想反正也来了,就试试吧,于是第一个冲上去拉了一首现在看来是小学生的练习作品。没想到,这番表现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,后来就被录取了。



        何占豪刚刚进入音乐学院的时候,总觉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。“他们拉的都是世界名曲,我一点也不感兴趣。”他一度想过要回杭州去,但想想当时为了能够来上学,他不惜辞掉了工作,就这样回去的话可成了无业游民。还好,“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”在这个时候成立了,班里的6个年轻人凑在一起,目的是想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。何占豪成了这个小组里唯一的男生。
        1958年盛夏,学校向全校师生提出了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”的口号。“实验小组”成员提出在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音调基础上进行创作。党委书记孟波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。何占豪是“实验小组”里最熟悉越剧的人,理所当然的,他也是《梁祝》最合适的创作者。
《梁祝》成功后,何占豪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多少,依然是个穷学生,每个月领4块钱的助学津贴。
      何占豪的第一任妻子是越剧团的演员,《梁祝》成名以后,他们俩就结了婚。后来,  上海音乐学院为了挽留何占豪,  安排他去作曲系进修,  毕业之后他就留校任教了。何占豪和妻子长时间两地分居,  再加上遇到“文革”的打击,   这段婚姻没能维持多久。

       上世纪60年代末,何占豪被下放到郊区劳动,在那里,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。
      “当时上海的文教卫是属于一个系统,她是一名护士,正好我们在一个农场劳动。一开始,她对我没什么好印象,  觉得我们这种搞音乐的人都神经兮兮的, 特别不正经。巧的是,她弟弟是个《梁祝》迷,所以大力撮合了我和她的这段感情。”

       何占豪有一个女儿、一个儿子。女儿的学习成绩很好,   去美国念了商科以后,   现在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。儿子则继承了何家的音乐传统,   现在在美国一个交响乐团里拉小提琴,   而且还找了一个同是拉小提琴的美国姑娘做老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      1999年,   在《梁祝》40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,   何占豪担任指挥,   儿子何岿担任小提琴独奏。
       2004年,   在《梁祝》45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,   俞丽拿的儿子李坚担任指挥,   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。
       这些特殊的演出,   成了《梁祝》经典传承的佳话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    
   

        何占豪的家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,过去上班时只要步行十多分钟就可抵达。而今更多的时间是“宅”在家中,看看书,听听音乐,带教学生,在电脑上作作曲。当然,他也参加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活动。何老年已高龄,但气色很好,身板硬朗,耳聪目明。谈到健康与养生,何老说:主要是我的心态比较好。前进路上风风雨雨,有惊涛骇浪,也有鲜花桂冠,我总能保持平和的心态,做到得志时不猖狂,不张扬,失志时不颓废,不失落。

  何占豪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北京胡同里和蔼可亲的老大爷,丝毫没有音乐大师的高傲和严肃。对于主持人这样的第一感觉何老先生并不介意,他把这样的气质归于自己的出身,“我是乡下人”。因为是“乡下人”,所以质朴亲切,老先生有这样的逻辑。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逻辑,其实在早年以致后来的音乐创作中,何占豪一直在身体力行,实践自己这样的思维逻辑。他把民间音乐带入高雅殿堂,用西洋乐器演奏民间音乐,《梁祝》是最为典型的代表,那是他的乡土情结凝结而成的交响音乐。
     
       何占豪是我国著名作曲家,他创作或改编了100多首作品,有《乱世情》、《别亦难》、《莫愁女幻想曲》、《伊犁河畔》、《节日赛马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西楚霸王》、《陆游与唐婉》、《茉莉芬芳》、《姐妹歌》、《长恨绵绵》、《花》等。他最卓越的成就就是与陈钢一起,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这首曲子优美动听,数十年来久演不衰,好评如潮,轰动海内外。香港曾进行过一次《千年最有影响的10部音乐作品》民意调查,贝多芬、柴可夫斯基作品与《梁祝》榜上有名。有位学者感叹道:哪里有太阳,哪里就有中国人。哪里有中国人,哪里就有《梁祝》!

  何占豪说,俗说话:心悦而身健。人生开心最重要,它胜过吃百帖补药。而今的开心事很多,如打老虎成绩斐然,全党全国拥护;音乐新歌新剧层出不穷,喜事连连;上音不断发展,后继有人;家庭几代人济济一堂,和睦幸福。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往好的地方想,多朝前看,这样自然心情会非常愉悦,从而推迟衰老,增福益寿。

  何老又说:人生路上并非一帆风顺,起起伏伏,坎坎坷坷。但只要正确对待,应对得当,就能顺利地跨过这个坎。“文革”中,《梁祝》被指责为“靡靡之音”,何占豪被打成“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人物”,一度下放到五七干校喂猪。在牛棚里,他没有悲观,没有怯懦,而是乐观面对。他说相声,讲故事,常常逗得大家破涕而笑。难怪有的同事说:老何是个乐天派,再困难的环境也难不倒他!

  前些年,在香港的一个学生打电话给他:我在港工作1个月几万元,像你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,来港工作的话,薪金一定是我的几倍。但何占豪却笑着回答:这个待遇我不要,我要的是10多亿观众。钱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我与你不也一样很平等吗——一日三餐,每天只睡一张床。

  何占豪爱锻炼,每天要花上半小时参加各种体育运动,如走走步,做做健身操,或者到小区的运动器材区活动一下。他说: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: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,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。老年人根据自己身体状况,每天从事一些“小劳”,能加快体内新陈代谢,对增强体质,推迟衰老具有一定作用。但不能过度,运动量太大或参加激烈运动,这对身体是有害的。

  在饮食上,他什么都吃,不偏食,不挑食。每天坚持喝一杯酸奶。他不吸烟,但喝少量黄酒,认为黄酒有活血之功效。平时不吃补品、保健品。他认为把一日三顿吃好了,人体的营养就够了,药补不如食补。

  何占豪说:有的人到处结怨、树敌,心情压抑,结果气愤而死。有的人心胸狭窄,与邻里、朋友总是搞不好关系,一生疙疙瘩瘩,人衰老得很快。因此可以这样说,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个健康问题。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坚持两条:多交友少结怨;心胸开阔,与人为善。如能做到这两条,则可大大减少人生的各种烦恼、忧愁与不快之事。即便遇上了,也能很快消除龃龉,解开疙瘩,这对身心健康无疑是很有利的。所谓“仁者寿”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
       俞丽拿:   何占豪帮忙搭线牵姻缘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     现在很多人会讨论,哪个《梁祝》版本更为经典,结果常常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但是,有一点是肯定的,《梁祝》首演只有一个——俞丽拿,50年过去了,她依然是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最权威的演奏者之一。
      《梁祝》首演之后,18岁的俞丽拿接到了很多粉丝们的来信。让她记忆深刻的是,这些信上很少有人写对她的名字,“那个‘拿’字是从来没人写对过。”就连后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第一张《梁祝》唱片的时候,也把她的名字写成了“俞丽娜”。其实,她的这个名字是姑妈按照家里堂兄堂姐的辈分起的,所以是“拿”而不是“娜”。
        因为媒体的匮乏,俞丽拿没能像现在的超女那样一夜走红,但是她受到了另外一种高规格的待遇。那个时期,周总理经常陪外国元首来上海。在安排的文艺演出上,周总理每次都会点俞丽拿的《梁祝》。在一次舞会上,周总理特意邀请俞丽拿共舞一曲,并夸赞她小提琴拉得好,让她受到很大鼓舞。
        俞丽拿1962年结婚,丈夫是上海交响乐团的长笛李国良,他们曾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班同学,那时李国良从部队分配来进修,而俞丽拿是本科生,两人相差了8岁。俞丽拿对私人感情的事,向来很低调,我们也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她的爱情故事。倒是何占豪说了一段关于她的爱情故事。
        原来,当年何占豪和李国良同住一个寝室,是睡上下铺的好兄弟。何占豪看出李国良对俞丽拿有点意思,就自告奋勇去帮忙打探情况。俞丽拿在听了他的介绍以后,回答了一句:“好像不是没可能。”何占豪听了这句负负得正的话以后就知道有戏,高兴地跑回去给李国良汇报。俞丽拿和李国良成功谈恋爱后,还特意花了工资的三分之一,请何占豪吃了一顿冷饮。
        40多年后,当俞丽拿的儿子,著名的指挥家、钢琴家李坚回到上海和母亲一起参加《梁祝》的纪念音乐会时,何占豪拍着他的肩膀,笑着问:“没有我就没有你,这句话可对?”李坚连连点头。

        50年,弹指一挥间,当年最年轻的俞丽拿也已经68岁了。《梁祝》美妙动听的旋律始终未变,而世间变换早已风风雨雨了一场又一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       陈钢:  具有浪漫情怀的艺术家


       陈钢和何占豪是两个家庭出身、文化背景、性格兴趣都迥然不同的年轻人。当时的陈钢是作曲系的学生,学校里出了名的才子。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作曲家陈歌辛的长子,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。基于领导的安排和共同的历史使命感,他们二人共同创作了《梁祝》,这也许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成功之例。

      《梁祝》给陈钢的人生带来了两段影响深远的故事。一个是关于父亲的,一个是关于初恋的。先说父亲,当时的陈歌辛已经被打成了右派,在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。他通过广播听到了儿子的作品,心里很是感慨。他写信给妻子说,希望能得到一本有儿子签名的总谱,他还有一些意见想告诉儿子。陈钢在听了母亲的转述以后,考虑了很久。父亲是他生命的缔造者,也是他音乐道路上的启蒙者。但是,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陈钢必须和“右派”的父亲划清界线,最后也就没有敢在总谱上签名。不久,陈歌辛就去世了,他想告诉儿子的意见也没能留下,陈钢的心头为此永远有种难言的遗憾。

        另一个就是陈钢的初恋,其实也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“梁祝”悲剧。那时陈钢爱上了一个革命家庭出生的姑娘,两人门不当户不对,一段美好的感情最后只能以分手结束。青涩的初恋让人难忘,多年之后,陈钢在谈到《梁祝》创作的时候,总会想起自己的这段情缘,感慨时运坎坷,让有情人难成眷属。他在一篇文章中说:“我做梦也没想到,《梁祝》竟成了我初恋的预言录和墓志铭。”

        这50年来,《梁祝》无论在什么时间、什么空间,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,成为了永恒的流行。陈钢说:《梁祝》弘扬的是真善美的感情,是人性在人间的凯旋。作为一个音乐家,陈钢终身都信奉和追求这种创作理念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分享到: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现在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新闻头条上一条 /1 下一条

【重要通知】|申请友链|Archiver|手机版|第一键盘 - 电子琴信息网 - 电子琴在线论坛 ( 粤ICP备14036084号 )

GMT+8, 2024-5-25 16:19 , Processed in 0.130522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